国家乡村振兴局,从哪里来?为什么设?发挥什么作用?可支持的技术有哪些?发表时间:2021-02-20 14:18 2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首播,该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 在第一集中,刘永富出镜接受采访,他的身份是“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 2013年11月,刘永富成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至今7年多。据官网显示,刘永富最后一次以“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身份亮相是在今年1月8日。 除刘永富外,李实也以“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接受了采访。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也出镜接受了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乡村振兴局已经对外亮相。在政论专题片中,苏国霞以“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的身份出镜。她此前是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 2月15日,求是杂志官网显示:《求是》2021年第4期刊发了一篇署名为“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的文章,标题为《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 据媒体报道,这是“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首次在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 国家乡村振兴局,从哪里来?为什么设?隶属关系如何?发挥什么作用?以下部分摘录自《张克:国家乡村振兴局的四大猜想》一文。 一、机构来源:由国务院扶贫办更名重组 综合各方面信息,基本可以确定国家乡村振兴局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重组而来。 公开资料显示,针对国家乡村振兴局的配套机构,地方已有动向。今年1月,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党组书记王国建在当地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焦作市将根据上级相关工作安排,推动焦作市扶贫办的整建制改革,组建焦作市乡村振兴局。
二、机构性质:大概率为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求是》披露有关“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的信息只有短短11个字,但已基本勾勒出了这一新机构的性质、规格、隶属关系。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机构设置有一个确定性、两种可能性。 一个确定性:国家乡村振兴局不在党中央机构序列中,只可能列入国务院机构序列。 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国家乡村振兴局小概率会成为副部级的国务院直属机构。 第二种,国家乡村振兴局大概率会成为农业农村部管理的国家局。
三、职能转变:从办事机构的“虚”到国家局的“实” 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由国务院扶贫办更名重组国家乡村振兴局,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职责使命的拓展和重塑,更是为了推动脱贫攻坚结束后的乡村振兴工作。 中央层面此前已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的国务院扶贫办职能较为单一,角色相对超脱。国家乡村振兴局作为全面履行乡村振兴职责的国家局,职责范围更加广泛,任务更为多元,必然需要理顺与包括农业农村部在内众多涉农部门的职责关系,实现有效分工协作,确保形成工作合力。 四、中科南沣支持技术:智慧乡村、智慧农业 我国智慧农业主要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从用场景来看主要分为数据平台服务、精细化养殖、农机自动驾驶及无人机植保等。2018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有300多个示范县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预计2020年将超过70%。 中科南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智慧乡村、智慧农业,有着多年的科技实践经验,为多个产业基地实现从人工到智能质的飞跃。 智慧乡村——农村资源管理系统 农村资源管理系统是以美丽乡村为核心管理平台,并实现劳动力监管、环境数据管理、农资信息管理、农技数据管理、农机数据管理、基本信息管理、耕地质量管理。通过搭建数字化资源监管平台,以农村为行政单位、借助合作社、企业,通过产业园的有效整合进行展示,结合异构的数据分类整合,通过产业园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平台,提供资源共享、在线下载精准服务。 智慧农业:智慧畜牧、智慧渔业、智慧种植 通过对作物种植全过程数据的收集,包括环境数据、灌溉数据、土壤数据、病虫害数据、施肥用药数据等,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分析,按照作物生长阶段,划分为不同的生长期,构建最适宜的生长管理模型,用于指导园区标准化种植。可根据种植技术及种植环境的变化,对模型进行动态修改。作物生长模型可关联地块种植,从开始种植到采收完成的所有农事操作进行记录,并结合水肥一体化、虫情测报数据、气象数据进行动态预警预告。通过水肥一体化硬件设备记录地块灌溉信息,配合气象数据指导灌溉,通过虫情测报数据进行虫情预警,提醒作物相关虫害的爆发时间,提前做好防治手段。
|